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恶语
引子
这是一位班主任的感慨,仅记录她对每个同学的关注,愿这样的老师更多一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老师来说更是如此。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班主任谈话的对象是一群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孩子。
“情”的投入是教师工作的内在要求,情之所至,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向你敞开,他有话愿意和师长交流。
你的“爱”他能领悟,你讲的道理他能理解,你指出的缺点他愿意改正,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
平日里我在班级管理上面非常严格,班级有一套细致的打分制度、奖惩制度。规矩建立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设定好孩子们行为习惯的框架壁垒。用时间、用行动养成了学生的习惯之后,我开始让学生学会慢慢接近自己,让自己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突破心灵的瓶颈学会自我成长。我非常重视每日一谈,在班级和大家谈心、课后找个别学生谈心、校外随遇随谈。
判断一
这一次期末考试考完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利用大课间时间来到班上和学生们谈心,主题围绕如何看待考试结果。
我走进教室,说:“考试前我曾经答应过大家只要完成预设考试目标我们班就搞一次联欢活动。”同学们都点点头,眼巴巴的看着我。
“虽然最后的成绩也没出来,我也不清楚,但是我们班这个活动还是要如期举行。因为我知道,你们在这个备考过程中很努力。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你们的精神值得庆贺一下!”,我继续说道。
全班一起欢呼,各种奇思妙想关于如何组织这次联欢活动展开。我接着说:“你们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努力,我想问一个问题,努力就一定有进步吗?”,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
我请了两位同学谈谈自己这个阶段是怎么复习的,也谈了自己对考试成绩的期待。两位学生的目标很明确显得得失心也很重,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学生其实也是压力很大的。
我请两位学生坐下后,说了一句:“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努力有时候也不一定有结果。可能是运气不好,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在中考之前,每一次考试都是你试错的机会。但是,如果你不努力,更不会有好的结果。”
全班默然,每一位学生听完这段话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片段二
这天下班我等公交,遇到班上一名学生。我就奇怪,明明很早就放学了,怎么他还在等车?上车以后,这个孩子和我东拉西扯,谈他父母职业,妈妈年龄……下了公交,我才发现,他家竟然只有一站路,而他等公交等了近30分钟。我就奇怪了:“这孩子家这么近,为什么不走回家?”第二天,我专门找来这名学生谈心。先和学生拉拉距离:“原来我们坐同一路公交呀!”孩子开始打开话闸,原来他妈妈每天会给他布置很多课外作业,为了逃避他选择最正当的理由“等公交”。对于学生的想法我没有揭穿他,平日里对他多了一份鼓励,也加强了和他家长的联系,对于认真自觉的孩子来说让家长最好给孩子适当减压,平日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加强对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指导。一年多后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取得进步,从年级100多名进步到前20名。我和他父母之间的也一直保守着他那个“等公交”的小秘密。
每一次和学生的交流都要注意保守谈话内容,是取得孩子对你信任的关键。孩子问题家校合作效果最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班主任学会辅助家长联合管理。
片段三
学校要求家长报名贫困生补助,有一位家长私下和我要这个报名表。通过了解知道这位妈妈很了不起,丧偶之后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坚强的妈妈甚至为了照顾两个女儿放弃工作全身心扑在照顾孩子上。佩服这位家长的同时,我也担心这名女生会承受巨大压力。
据家长表述这个孩子每天5:30就起床读书,每天晚上也抱着书学习到很晚。可实际上即使这个孩子这么懂事刻苦学习成绩依旧一般。
观察这位女生的笔记,她是恨不得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效率太低。在这次和家长沟通之后,我找了一个机会和这位女生聊聊,从她喜欢的历史课作为话题,女生开始告诉我压力很大,每次考试都会紧张生怕考不好就对不起母亲。
当问到她学习有什么困难后,这孩子说她特别容易上课思想走神。于是,我不动声色的给她调了个座位,教她呼吸法集中精神。最后,我告诉这孩子,不需要给自己很多压力,把每一次考试当成做作业,不要总想着考多少分。要多和同学沟通。